袭,毕竟长安是我大周的国都,固守不能说是最佳的方略,但也是最稳最求胜的主张。”杨方说话很是谨慎。
他可不敢说出城劫营是愚蠢之举,因为大周王朝最终决定的主张,是群臣和陛下做出来的决定。
但是现在想来,楚世昭主张的固守长安,让各路兵马勤王,其实是最佳的破局之法。
目前的情况,长安兵力消耗严重,不说楚世昭带回来的七千将士,整个长安的官军也只剩下了一万多人。
这一场仗,打空了中央军的精锐,各地节度使假定有不臣之心,那么这一仗就是大周王朝就此覆灭的伏笔。
无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从社稷角度,主张进攻,都会让大周社稷出现不稳定的可能性。
永晋帝听了杨方的话,却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言下之意,要么是匈奴有人看出了我军想要劫营的可能,要么就是有人私通匈奴,将我军的部署悄悄告诉了他们。”
永晋帝踱步片刻。
“常理来说,他们不可能想到我长安倾军而出。”
杨方不敢继续说了,“但末将还是倾向于前者,要真是有人私通 了匈奴,那恐怕早就里应外合,献出长安了。”
永晋帝皱眉。
内应也分两种,一种是看到局势不对,悄悄提供点帮助,方便自己有退步的余地,一种是全力相助。
但永晋帝不得不考虑有这种可能性。
不过,有这个推断却没有坐实的情况下,永晋帝也不可能把这种消息到处散播,动摇长安的军心。
可是,永晋帝转念一想,既然匈奴人有了防备,老四又是怎么打赢这一场堪称奇迹的战役。
“这样看来,我军胜算极其渺茫,你们又是怎么赢下来的。”永晋帝的口吻,不乏是递给杨方一个面子。
现在大周军是赢了,至少是打赢了匈奴人,永晋帝从胜利后的角度询问情况,无形之中褒奖了楚世昭、杨方这一师。
这一说,杨方久战之后的情绪得以抚慰,他不免兴致冲冲地开口道:“是啊,当时我们都觉得这一仗打不了。”
“督军王槐直接劝我们班师回朝,提前做好固守长安的准备。”杨方对于王槐这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