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还有孔、曹两位训导,以及包括我在内的陈、杨三位夫子。”

    那算起来人不少了,且虽然他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县学的学生没多少。

    拢共还没杜夫子那里的学子多。

    不过沈遇安一想,这永安县本是贫瘠县,也没多少学子有功名。

    听吴夫子说,钟教谕把条件放宽,一些家贫却有天赋的学子也可进入县学。

    “县学的庐舍比百川书院好上许多,不过还是需要二人住一间,安排你和一位叫高子赞的学子住一起,这位学子虽沉默寡言,却不是什么多事之人。”

    吴夫子说完,二人没多会儿也走到庐舍前。

    吴夫子上前敲门。

    “叩叩叩。”

    门一打开,沈遇安和门内的青年四目相对。

    “夫子。”高子赞对吴夫子作揖。

    吴夫子摆手,“这是先前和你说过的沈遇安。”

    高子赞看了一下沈遇安,对他颔首。

    “高兄。”

    高子赞看着少年脸上的稚气,下意识轻笑一声:“呃,沈贤弟。”

    高子赞把吴夫子和沈遇安迎进庐舍。

    沈遇安今天带了不少东西来,因为方便,背了一个很大的背篓。

    一般学子都会背个笈装些衣物和书,沈遇安这孩子倒是实在,直接背了那么老大的背篓。

    看着沈遇安把背篓放在炕上,高子赞眼神微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