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骜立即从汾上军中找到一名城尉,命他进城,向守将交涉投降的事宜。又派了五名自己的亲随,陪同进城,告诉他们需要观察些什么,比如士卒的精神状态,守将的性格特点,里面的道路情况,等等。
趁天色未晚,这六人出了营,用竹竿挑着节符,大摇大摆地直往虞城而来。
蒙骜的军营距离虞城十里,这里的人一出来,城上就能看见,早早地报给了守将,并报告说来人持节,并无兵器。守将听了,立即上城观察,见这六人持节一直往虞城而来。守将心中暗喜,心想总算对面的敌将不傻!
十里路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但由于冬天,天暗得早,等六人到达城下时天已经黑了。六人在百步之外停下,高声道:“秦将有使,聘问魏将!”
魏将在城上高声道:“两国交兵,何聘问之有?”
城下叫道:“魏王无礼,不敬天子,是故王师伐之。非干魏臣。是以有所聘问也。”
魏将道:“如此,可缒而上也。”挥挥手,让士兵将皮套放下去,将六人一一缒上来。在确认了六人只有节符,并未带任何武器后,使臣被带到魏将面前。使臣叙礼道:“臣荀尉志,谨奉河东守令,觐见虞大夫!”
魏将道:“臣魏公子风,见代虞令。谨见尉,并问河东守!”
荀志道:“河东守有言,愿闻于公子风。”
魏风即拱手揖让,一行人下了城,往城主府而来。蒙骜的五名随从铭记蒙骜的嘱咐,默默观察众士卒和官员的情绪,以及城内道路,明显感到这次劝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城内已经乱作一团。
城主府也明显人心惶惶,家臣们神不守舍,应答失仪。魏风尴尬地将一行人请上堂来,坐定。荀志开门见山地道:“魏王无礼,不敬天道。王师伐魏,非干魏臣,更不及魏民。魏民无罪,守不忍加刃,故愿说公子开城。”
魏风道:“开城奈何?”
荀志道:“守愿保一城百姓无恙。公子全家依所愿,或归安邑,或归咸阳,或归大梁,一听之!”
魏风道:“尉之言,果守之志乎?”
荀志道:“节符在此,焉得有差!”
魏风道:“随臣而至虞者,犹有尉与丞,皆魏公子也,不敢相弃,愿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