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祖龙赤蛇 > 第91章 驿亭(1/4)
    仿照吕不韦在洛阳的布局,从洛阳来的官吏在河东逐渐建立起一套驿亭体系。

    驿站是诸侯国很早就设立的国家建筑,一般建在国都内,是接待外国使臣的地方,相当于“国宾馆”。进入战国时代后,由于万乘之国地域广阔,从国都通向各边境郡县的交通干线上,也设立了大小不等的驿站,主要是方便各地与国都之间的通讯联络,边官入都也可以在驿站休息,接受补给,相当于“联络站”。这种联络站性质的驿站,各国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地域远近,有不同的设置方案,相互间的距离也不一定,但通常相距三十里,这是当时联络员一天正常行走的距离。

    三晋的前世都是晋国的大臣,他们从晋国获得的土地一般都在太行山以西,但其新的国都都在太行山以东,中间隔着险峻的太行山,新旧国土之间的联系十分不便,甚至还被其他诸侯国的国土分隔开来。是一种“双头”格局。这种两处国土相距千里的局面下,驿站起不到多大作用,两地之间的联系通常都是由使臣直接完成,而不是依靠驿站之间的接力。

    但秦国的疆域格局与三晋大不相同:它的国土相互接境,除了陶郡外,几乎都与其核心部分关中平原直接交通,这让秦国有动力在国境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驿站体系。只要在交通干线上,秦国就会想办法每隔三十里设立一处驿站,哪怕那里人烟稀少,秦国也愿意投入国家财政,来设立驿站,以保证各地之间交通、联络顺畅。特别是在张禄任秦相时,修道路、建驿站,是他治理秦国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手段。在张禄主政秦国的十几年时间里,秦国将道路修到各个郡县,只要秦道可通之处,就有相应的驿站。

    亭是秦国特有的一种组织架构。本来,亭障是一种防御工事,与城池相互呼应、补充,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在秦国在县、丘、乡、里的行政架构之外,另设一个“亭”级组织,它不属于行政机构,而更多的是一种军事组织,平时主要负责防御工事的维护,兼管地方的治安,战时则承担作战任务,相当于“职业军人”。通常由三个人组成:亭长主管全部事务,亭父负责军事事务,捕盗负责地方治安。亭一般在乡的指导下工作,是乡的暴力工具。一般小的刑事案件,一个亭就能解决;如果有比较大的案件,则在乡的领导下,集中数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