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 > 第297章 回漳州府府学读书(3/4)
50两一年,住宿费、生活费,纸墨笔砚费另外算。

    对比一下四大书院之一的越华书院学费便宜了一半,算得上孙山被招录的几所书院最便宜的。

    江家,何家(并不是大表哥何书瑜的何家),黎家三家是小家族,不是大家族。

    三家先祖是好友兼同窗并且一起考上举人,等老了都回到老家后,三家先祖合计了一下,凑钱出来办书院。

    三益书院的“三”表示由三家人一起来创办。

    慢慢地书院越办越好,从小小的私塾到书院,最后挤进广州府的前十名。

    一开始只向三家子弟招生,后来觉得三家子弟的生源太单一了,慢慢地向外姓人招生。

    招生规则和四大书院大差不大,优秀的学子免费读书,资质偏上的交钱读书,最差等的学子用钱买名额。

    而孙山算得上三益书院眼中的资质还凑合,可以给机会上学的情况。

    三益书院在新朝出了三位进士,十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无数。

    新朝短短的三十一年,出了三位进士,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书院。

    听说三位进士在朝中颇有实力,所以有好多学子去报考。

    或许有人觉得只不过出来三位进士有什么了不起。

    但漳州府自从新朝以来,一个进士都没有。

    等于一间小小的三益书院完胜漳州府所有的书院。

    孙山可不会小瞧三益书院的实力。

    要说50两一年,孙家能负担得起。

    可孙山还是非常犹豫,50两一年的学费对于孙家来说还是偏贵,加上住宿,生活,笔墨纸砚,人情世故的费用,一年起码要120两。

    就算孙大姑和何姑丈愿意支出孙山读书,孙家负责日常的开支也难。

    孙山叹了一口气,最终决定不读,回漳州府府学读书。

    他从农村出来,读太贵的书,不值得读。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读书,让本来小日子过得去的日子变得很难过得去。

    孙伯民和苏氏年岁不小了,不应该继续熬苦日子。

    孙山有想过一边读书一边搞钱。

    但他不是能一心两用的人,读书需要最纯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