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罗萱苓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陆海阳少爷,‘好又来’餐厅面临的经营困局,目前无解。”
陆海阳心中门儿清,不过他想考验一下罗萱苓,明知故问:“为什么?”
罗萱苓直截了当地告诉道:“国营企业的老三难,人员冗余、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三座大山不解决,谁来都不顶事。”
陆海阳很清楚,三座大山最难搞的是人员冗余。
他以前认识的朋友当中,就不乏国营企业的人。
他们曾经直言不讳地跟他说过,国营企业少30甚至于70的人都不影响经营。
很多国营企业就是因为养人养倒闭。
一个小的国营企业倒闭之后,当地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会找大一点的国营企业接手。
大一点的国营企业因为合并而倒闭,又会找更大一点的国营企业……
“你的意思是?”
“发挥私企的优势,把没用的人全部裁掉。”
陆海阳静下心来思考。
罗萱苓没有打扰陆海阳,静静坐着。
约莫过了5分钟,陆海阳才开口说道:“我是私人企业,如果决心裁员,确实可以把多余的人全部裁掉。但是我才刚刚接手‘好又来’不久,不想下这种猛药。”
罗萱苓能理解陆海阳,每次下岗潮都会引起激烈的反弹,陆海阳害怕裁掉的员工上街游行乃至于自杀,是正常心理。
不过理解归理解,她不认同陆海阳这样做:“陆海阳少爷,徐徐图之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费钱。”
快刀斩乱麻确实是上上之选,但现在的人抗风险能力太低,一旦没工作,真会出现最恶劣的情况。
陆海阳宁愿多花点钱,也不想整得太难看。他否决掉罗萱苓的提议。
罗萱苓来之前,早就想好上中下三策,上策既然不可行,那便退一步,用中策:“陆海阳少爷,节流做不到,咱们只能从开源处入手。”
陆海阳求教道:“怎么个开源法?”
“我们首先要改变面貌,之前我们的人员太懒散,赶走了不少客人。”
“其次是改变餐厅的布局,我们以前的布局很不合理,五层都是大厅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