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他们四处乱跑。”
王三顺则更直率,他找来一群十几岁的小孩,这些孩子平时除了干活就是成天在外头疯玩,与同样喜欢偶尔躲进山里偷闲的王三顺关系甚好。
他对孩子们说:“建学校对我们来说没啥直接影响,但是我知道,如果去上学了,就不用天天下地干活了!唉,我怎么就没赶上这好时候呢?”
身为村长的王国栋则以公事公办的态度表示:“队里的决定应当支持,建学校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
再说,秋收快结束了,到时候我们正好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帮忙建学校,还能多赚些工分。这是好事,大家都应该支持。
我们都是大河村的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关心队里的事情,还能指望谁呢?我王国栋一定会支持并参与其中。”
由于他是村里的小队长,而叶珍珍又与大队关系密切,他的意见很有分量。
其他小队的队员见状,也纷纷表示支持,并积极动员村民。
经过几天的动员后,建学校的计划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家经过讨论,都认为建学校是个好主意。
孩子们觉得上学比干活轻松,年轻人认为有了学校将来选择更多。老年人则认为这是件大事。家长们则觉得孩子们未来多了条出路。
因此,在投票那天,几乎所有人都赞成这个决定。
孙爷爷更是催促队里的干部:“早该建了,快点儿动工吧!哪个队能没有自己的学校呢?你们工作没做到位啊。”
干部们看向村长,心想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也很想建学校,只是村长之前反对。村长感到自己在队里的威信日益下降。
尽管如此,建学校的决定还是在全体投票后得到了确认。
为了争取在这项工作中更多的主导权,村长组织了一个讨论会,商议如何建校。
作为加米厂厂长的叶珍珍也参加了会议:“村长,我看资金问题不大,我们可以慢慢筹集,不足的部分可以先欠着砖厂的。场地方面,动员一下村民,年底加上开春的时候,应该能搞定。最棘手的是得到公社和县教育局的批准。”
村长点头表示赞同:“这确实是个难题。”
叶珍珍继续说道:“其实也不是太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