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厂的。
如果她成为公社的领导者,她首先会考虑解决农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不仅要有足够的食物,还要有好的住房,这样才能让农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叶珍珍对于在公社建立砖瓦厂的想法越来越有信心。
即便公社还没有明确的答复,但她决定先行动起来。
因为她相信,机会总是青睐那些做好准备的人,如果等到上级指示再动手,就会落后一步。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叶珍珍便与王萍娟开着拖拉机前往大河公社。
大河公社位于海城县内,距离红旗公社有一段距离,道路也不是很好走。
如果没有拖拉机,这段路程将会非常辛苦。
由于有拖拉机代步,她们一路都很顺利,沿途的公社民兵也只是检查了证件便放行了。到达大河公社后,她们很容易地找到了需要联系的人——徐叶,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名叫小旮旯的大队。
在小旮旯大队,大队干部听闻有客人来访,特地前来迎接。
叶珍珍礼貌地说明了来意:“我是来找徐叶的,我们是从同一个地方来的。”
随后,大队派人去找徐叶。
徐叶同样是来自海城的知识青年,与叶珍珍一同下放到农村,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但由于适应了农村生活,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他一直没有联系叶珍珍,没想到她会来看望自己。
当他从田里赶回来时,赶紧洗手,尽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
叶珍珍坐在拖拉机上,看见了他,尽管只有一面之缘,但知青的装扮还是让她一眼认出了他,于是大声喊道:“徐叶同学!”
“叶珍珍同学!”徐叶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身材高大,长相憨厚。此刻面对这位女同志,他显得有些腼腆。
叶珍珍笑着说:“来,上车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