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展现着他们的才华。
在这群才子中,也有一些特殊的身影——那些大商贾之子。
他们衣着华丽,举止间透露着富家子弟的自信与骄傲。但在这群读书人眼中,他们却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哼,一群商人子弟,也敢来这种场合。”一个穷秀才酸溜溜地说道。
“就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哪里懂得什么风雅?”另一个秀才附和道。
颂声与歌声交织,楹联与诗文齐飞,在这热闹非凡的文会上,各类文比层出不穷,众人争相表现,期待能得到穆老先生的赏识。
才子佳人济济一堂,诗酒风流,各展所长。
在这群才华横溢的学子之中,一众商贾之后却显得颇为低调,他们虽衣着华丽,但在这文人墨客的世界里,他们似乎总是被边缘化,籍籍无名。
连南站在一旁,静静观察着这一切。她深知,这些商贾之后虽然身份特殊,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才华和志向。她决定借此机会,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价值。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锦衣的商贾之子站起身来,他气质不凡,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走到文会中央,向众人微微一礼,然后高声吟咏道:
“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涛汹涌百世哀。万民同心齐抗灾,共筑千秋安宁台。”
这首诗一出,满堂皆惊。诗中所描绘的黄河水患,与眼下的天灾不谋而合,而诗中表达的万众一心的决心,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穆老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捋了捋胡须,微笑道:“此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又有对人性光辉的赞美。”
“难得一见佳作,敢问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商贾之子拱手道:“晚辈姓李,名煜之,家父乃是城中李记商行的主人。”
此言一出,场上顿时议论纷纷。李记商行乃是城中最大的商号之一,李煜之的身份自然非同一般。
但在这文会上,他竟能以商人之子的身份,做出如此绝佳的诗文,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连南看着李煜之,心中暗暗赞许。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她暗中安排的结果。
在文会开始前,她特意找到李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