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表示支持武华学:“我同意武司令的提议,我们的战士士气高昂,具备打一场硬仗的实力,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而且,我们可以在进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及时应对日军的反扑。”
周伟则代表参谋部立场,明确表示反对:“从目前的情报和兵力部署来看,此时在吉林南部发动大规模战役风险太大,我们需要更谨慎地考虑。日军在东北的兵力仍然很强,他们的装备和训练都优于我们,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会议室里,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常昊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心中权衡着利弊。他知道,这是一个关乎战争走向的重要决策,一旦做出,就没有回头路。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前线战士们的身影,他们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为的就是早日赶走侵略者。他也想到了东北的百姓,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着解放。
经过慎重考虑,常昊最终做出了决定:“同意东北战区部队进行一次局部的进攻战役,先集中力量粉碎盘踞在通化的日军集群,随后顺势解放周边地区。但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决定,仿佛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所有人都明白,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战士们在训练场上更加刻苦地训练,技术人员在车间里加班加点地改进武器,后勤人员则忙着筹备物资。整个华夏军,都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做着最后的准备。而此时,在日军的阵营里,也察觉到了华夏军的动向,他们也在紧张地部署着防御,一场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