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大国崛起 > 第53章冯庸(2/3)
把握住冯庸的大手,致歉道:“五哥,真是抱歉,这几天城内不安生,城防禁令总是变来变去,咱们屋里说话!”

    “敬渊!”冯庸点了点头,又冲荣臻打了一声招呼。

    冯庸在老冯家的哥们兄弟间排行老五,最主要是冯庸的一个堂姑和赵维汉的一个堂舅结为夫妻,叫一声五哥合乎情理。

    落座之后,赵维汉当即说道:“五哥,我知道你为什么来,之前我就找过你,可是学校的副校长江杓说你带着学生游学去了,这才耽误了。”

    冯庸连一口茶水都顾不上喝,急着道:“我去找铁路局的人,可是负责人告诉我,目前沈阳通往外地的车次都在加紧运输设备,要想插队需要你赵特派员的特批。”

    “所以我就亲自来找你一趟,这是我带来的清单。”

    赵维汉接过清单,顺便解释道:“五哥,沈阳形势危急,目前要紧着机器设备运输。”

    “我知道,可是大冶工厂也有不少机器设备,还有三架飞机,总不能留给日本人吧?”

    世人只知道冯庸创办冯庸大学,却不知道冯德麟早在民国十三年就兴办大冶工科学校和大冶工厂,培养青年赴德深造。

    也是在冯德麟的影响之下,冯庸于民国十五年辞去军职,以大冶工科学校为基础,自此走上了工业救国、教育兴邦之路。

    冯庸大学的校址在南满铁路奉天站以西五公里的汪家河子,九一八事变之后,学校被日本人占据。

    日本人将冯庸软禁,想要他出面组织伪政府,奈何冯庸始终不屈服,随后被押送至东京,最终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才逃离生天。

    然而冯庸此后开始了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的后半生。

    在赵维汉眼中冯庸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没有私心,关键冯家在东北军中门生故吏颇多,这样的人才必须握在手里。

    还有冯庸大学的副校长江杓,受老冯家资助在德国完成军工学业,九一八之后在国民政府兵工署任职,担任过五十厂厂长,这是大大的人才,赵维汉早就惦记上了,

    按照冯庸拿来的清单记录,现有教职工学生八百余人,学制为四三三,分为大学、大学预科、初中,主要专业有机械、电力、教育、文学、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