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家?”
荀士儒摇头道:
“一早就出去了,说是见老朋友。”
两人交谈几句就默契的移开目光准备离开,只是荀士儒意外发现,上次登门的蒋明春居然也跟在陈教授一家子当中,和陈教授的儿子聊的火热。
“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我爸妈总会提到你的名字。尤其是我爸爸,每次都要在电话里夸夸你,听得我都忍不住想要早点回来见见你这个大作家。”
“现在咱不是见了嘛!再大的作家也不过是个毛头小子。”
蒋明春自嘲一句,两人顿时哈哈大笑。
“明春,你这句话我可不认同。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以你在文学界现有的成就,就算同我父辈那般年龄的老作家比,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拜读过你的《活着》惊叹于你的年少,同样折服于你的才华。
怎么说呢,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矛盾!一个人的阅历或许无法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可徐福贵由内而外的蜕变,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又如何能写的那样入骨三分?”
诶?聊的好好的,你怎么还开始打假了呢?
不等蒋明春想好怎么回答,陈志怀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可能就是天才吧!也只有这个答案可以解释了。”
和苏梅走在前面的蔡红英,听着两人的对话,心情根本无法平静。
很早就听陈志怀说,对方有门路见到春明作家。那时候她还不相信。
直到后来,陈志怀拿了一本春明作家亲笔签名的《沪上文艺》,说是妹妹给他寄来的。
蔡红英这才相信。
要知道,蔡红英可是春明作家的“元老级粉丝”。从第一部《地下交通站》开始就关注起了春明。那个时候还给《人民文学》编辑部写过信。(具体内容,请回看第28章。)
后面的几部作品,只要是对方写的,她都会认真去看,并且写一些心得和体会。
可以说,她是一部部见证着,春明的作品不断进步。
就连她上火车都在看《高山下的花环》。
很快一行人来到全聚德,今天苏梅算是豁出去了。大手一挥,六个人直接安排了四只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