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是这个道理。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徐庶对刘备说的话来说,这些谋士,都是群“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的人物。
这群名士,谁不看重面子?大家都是饱读诗书、胸有韬略,看的就是主公的态度。像袁绍手底下的沮授、田丰等人,哪怕后来袁绍并不采用他们的计策,就为了这一份知遇之恩,沮授誓死不降,田丰甘愿被袁绍赐死。
诸葛亮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不是刘备三顾茅庐,一次又一次诚心来请,如诸葛亮这种经天纬地之才,哪里会诚心辅佐。后来博望坡之战,刘备更是交出自己的剑印,相当于将大权都交给了诸葛亮。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这是陈寿《三国志·先主传》最后给刘备的评价。
“希望程昱能被大哥这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吧。”刘彦暗自心想。
兖州,东阿。
自广宗拔营以来,众将士已经星夜赶路多日。卢植下令,命众军士于东阿城外扎营,在此休整一日再出发。
而刘彦自从进了大营,就四处打量着,跟防贼一样,防止曹操的身影出现在四周。他紧走几步,进了刘备所部大帐。
他一把拉住刘备的胳膊。
“大哥,快跟小弟走。”刘彦十分焦急地对刘备说,生怕让曹操抢了先。
“德然,何事如此焦急啊?”多日的行军,使得刘备现在多少有些疲累,他似乎有点抗拒的握住刘彦的手。
“小弟听说,这东阿城中,有个名士,名曰程昱,字仲德。前些日子,黄巾来犯东阿,城中县令县丞都相继逃走,投靠黄巾,正是此人纠集城中官吏士卒,才得以保全东阿此城。”刘彦一边说着,一边强拉着刘备向外走去。
刘备一听说东阿城中有贤士大才,双眼紧接着就冒出精光,方才的疲累似乎一下子都消失殆尽,脚步频频,甚至比刘彦的脚步还快。二人翻身上马,趁着大营刚刚落地,一阵风般驾马疾驰,朝着东阿城的方向前去。
黄巾起事之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而应之,县令也逾城逃走,吏民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程昱命人去侦视王度,发现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于是出城西五六里外止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