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不安紧张害怕焦躁……情绪起伏不平。
因而,犯人交待问题,往往含糊不清,逻辑错乱。
需要审讯人员反反复复的盘问,才能慢慢理清。
这不是说犯人有意说谎,而是正常人类在面临大变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不要说被抓起来审讯。
就是让一个从来没有上过讲台的人,骤然上讲台讲几句话,都会心跳加速,说话结结巴巴起来。
受酷刑后再审讯,心理和生理的承受强度,何止是上讲台讲话的百倍!
可聂涣儿说得太清楚,太明白了。
就好像这些话,他已经在心中背诵了一千遍一万遍。
此际不过是照着念经罢了。
故而逻辑清楚,条理分明,说得流利无比。
之前坑害朱允熥的时候是这样。
此际说到秦王也是这样!
朱允熥前世稍微懂一点犯罪心理学,明白这是很不正常的。
正常人平时说话,都需要组织语言,以便让自己的逻辑更清晰。
犯人怎么可能一次性就说得这般清楚呢?
综合这两点,他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猜测。
背后指使聂涣儿的人,并不是秦王朱樉。
或者说,秦王朱樉以为是自己,但实际上不是。
秦王朱樉也被别人当枪使了!
对方先安排聂涣儿到秦王朱樉身边,骗取了秦王朱樉的信任之后,再让秦王将其派到宫中来。
秦王以为聂涣儿是自己安排的棋子,殊不知是杀他自己的刀!
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对方的目标,是先利用聂涣儿,使朱允熥和朱允炆两败俱伤。
接着,揪出指使聂涣儿的幕后指使者——秦王!
然后,自己就能坐收渔翁之利,摘取胜利果实了。
想通了这其中环节,指使聂涣儿背后之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晋王朱棡!
好高明的手段!
这是想一箭三雕啊!
若朱允炆、朱允熥、朱樉都被搬倒。那大明未来的储君,就非晋王朱棡莫属了。
怪不得朱棣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