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怒而兴师,还望太孙殿下明鉴。”
……
与民间的舆论相反,朝堂上的众官员,大多数都认为朝廷应该集中精力对付北元,反对出兵倭国。
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看来,北元是可能威胁到大明朝存亡的。
草原游牧部落,数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要不然,秦始皇也不会修万里长城。
近一点的说,就在数十年前,这片土地都还在元庭的统治之下。
如今好不容易才挣脱出来。
可元庭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仍在北方草原上游荡。
这始终是一个隐忧。
一个关系到所有人身家性命的隐忧。
大明的官员、将领,无不希望能永远消除这一祸患。
相比之下,虽然倭寇在沿海一带杀烧抢劫,无恶不作。
但若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倭寇是一小股一小股的,他们只能劫掠民间,却不太可能推翻王朝的统治。
如此一比较,孰轻孰重,自是一目了然。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北元已经被赶回草原,只要加强边防,便再难犯境。可倭寇之乱,却伤及我东南腹地,连故太子妃一家都惨遭屠戮,寻常百姓,又该如何防范?”
“倭寇不平,则东南不稳。”
“东南不稳,则我大明江山不稳。”
“倭寇之患,实乃我大明心腹之患,万不可轻视。”
“朝廷理应将倭寇全部荡平,而不是一味退缩了防御。”
但他的话,立即遭到了激烈反对。
“倭寇远在海上,怎么荡平?严加防范,才是上策。”
双方争论了起来。
“派海军出战,未必不可!”
“茫茫大海,何其辽阔,又无处问询,派船出海,就能找得到贼窝吗?”
“那就出兵倭国!”
“荒谬,连元庭最强盛时都没有能征服倭国,我大明岂能随意出兵?”
“元庭不行,我大明未必不可以。”
“用兵是何等大事,岂可如此草率?”
“难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