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内心中自视极高,不服于人。
可面对太孙,竟觉自己愚笨不堪。
朱允熥淡淡一笑。
其实望远镜还真不是他发明出来。
他充其量就是向工匠们讲述了有这么一个东西,大致原理是什么。
至于如何做出无色透明的玻璃及凸镜,都是大明制造局的工匠,经过无数次反反复复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改造工艺,最终制作而成。
换句话说,朱允熥只是告诉他们,一千里以外的山上,有一件什么宝物。
但你们怎么走到这一千里之外,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真让朱允熥自己去制作,可能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出来。
不过,面对马和等几人,朱允熥也懒得做太多解释。
就让他们去误会好了。
这种被人“误会”的感觉,还挺不错的!
“对于倭寇的营寨,你们怎么看?可看出一点名堂了?”朱允熥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自己看了半天,啥也没看出来。
书上说有经验的将领,仅仅观看敌军营寨,就能看出敌军的虚实,优劣,弱点……从而洞悉敌军的具体情况。
书上还粗略描述了应该如何看。
朱允熥也曾经看过那些书籍。
但真正到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完全抓瞎。
书上写得太简单了。
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很多东西,在书上都找不到答案。
而能与书上所记载的内容严格对照起来的现象,他观察半天,啥也没有发现。
此时才想起朱能和张辅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或许能看出一点端倪。
“据卑职的观察,岛上的倭寇人数,大约在三千人左右。”朱能抢先道。
“应该是二千八百到三千三百之间。”张辅补充了一句。
这都能看出来?
还看得这么准?
朱允熥脸露震惊之色,问道:“何以见得?”
张辅和朱能迅速给出了自己分析依据。
从营寨里面的哨兵数量,房屋分布,乃至出来活动的人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