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原以为,《科学》期刊问世,并不会引发太大的涟漪。
眼下的大明,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
无数前所未有之事接踵而至。
宗室制度重立,大明军队全面裁军,黄子澄卖国丑闻,还有一个个的基建计划和工程出台……
任何一件事,影响都极为深远,也引发了数不清的议论。
在这其中,虽然蒸汽机的事,让许多人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但实际上吸引的人群数量,依然远不如其他事件。
国公之位虽然诱人,可除了醉心于此的工匠和有科学基础的学子之外,寻常百姓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知道那注定与自己无缘,除了极少数的奇才怪才不这么认为。
《科学》期刊,毕竟是专业技术读物,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也无法像国家大事一样,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以,朱允熥以为,虽然这本刊物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但短时间内,对舆论的影响会很有限,需要时间慢慢发酵。
就好像后世最顶尖的学术期刊,普通人一般也不会去关注。
那是独属于科研工作者的读物。
然而,《科学》期刊上市发行之后,朱允熥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这个时代的人,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以及获取相关知识的难度。
比如说,后世的人,若想学炒菜做厨师,他随便就能从网络上搜到大量的教学视频。
相关书籍更是汗牛充栋。
再不行的话,去新东方报一个班,让老师手把手教你。
总而言之,在后世,只要你愿意学,绝对不缺少学习资料。
“秘籍”都是公开,方法都是现成的。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
这个时代想学习当厨师,先得磕头拜师,奉上厚礼,然后给师傅当牛作马,将师傅侍候得舒服了,师傅再传徒弟一点烧菜的本事。
将技术全部传给徒弟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他亲生儿子。
连学习做一个厨师都是如此,其他的各项技艺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喜欢藏着掖着,更有甚者,只传授给嫡系子孙后代。
传家不传外,传子不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