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大明百姓之家,多为茅屋土房,家中储粮,往往被鼠雀所害,致使粮食受损,又或虫蚁所侵,或雨水淋浸,潮湿霉变,造成大量粮食浪费。”
“朝廷体恤百姓艰难,民生不易,特在各地新建大粮仓,设置粮食署,开办粮食银行。”
“凡我大明百姓,皆可将自家粮食存进粮食署,由粮食署代为免费保管。”
“开具保票,日后按票取粮。”
“凡存粮期间一切损耗,皆由粮食署承担,与存粮人无关。”
“存多少粮,取多少粮。若有损失,由粮食署补足,保证存粮人的粮食不少一粒。”
“愿意出售粮食者,亦可折算为钱财,开票取钱。”
“粮食为天下之根本,朝廷在此重申,粮价永不上涨。”
……
粮食银行一成立,立即引发了无数百姓的热议。
借仓储粮这种事,在此时的民间并不罕见。
相反,还十分普遍。
但主要发生在乡下邻里之间。
比如隔壁家的房子相对较好,有地方可以储粮,便将自己的粮食也借存在他家。
在乡下农村,这类事很普遍。
都是乡里乡亲,大多数还是亲戚或本家,虽然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少,但另一方面,在许多事情上,还是会尽量互相帮衬的。
这与后世社会城市生活高度原子化,邻里之间甚至彼此不认识完全不一样。
但是,将自家的粮食放进官仓里面储存?
这能行吗?
官府会不会趁机将粮食给侵占了呢?
“你们说,这将粮食存进粮食署的官仓,真的可信吗?”
“是啊,我总觉得有点放心不下。”
“对啊,万一官仓将粮食给私吞了呢?”
“我说你们这些人,是不是也太过杞人忧天啦?这有什么不可信的?你将银子存进大明银行的时候,也没见你们担心啊?这粮食跟银子,不一样吗?”
“这倒也是,我就怕去取粮的时候,他们说我的粮食,被老鼠吃掉了多少多少,没有那么多了,那就亏惨啦。”
“不会,人家都说了,存粮期间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