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并不懂这些经济学原理。
只是想着老朱既然对朱允熥另眼相看,那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推到朱允熥身上准没错了。
至少可以免得自己挨骂。
至于此举会不会导致朱允熥挨骂,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老朱闻言,身躯一震。
过去几个月,他可是一直在研究经济学。
朱孙曾经在信中与他阐述过相关的道理。
银行有货币放大作用。
随着银行的成立,金融业的发展和繁荣,市面上的钱一定是越来越多的。
银钱只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朝廷单纯的增加银钱,却不增加商品供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只会导致大明宝钞像过去那样疯狂贬值,直至无人愿意使用。
朱孙在信中明言,表面上看起来,控制掌握大明经济的是大明银行。
但实际上,真正的根本还是在大明制造局和大明科学院。
只有发展科学技术,充分利用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才能使社会物资极大丰富,也让物价保持稳定。
大明宝钞之所以一直能币值稳定,就是因为大明制造局生产制造的产品,让大量货币找到了宣泄口。
对于这个道理,老朱始终有些弄不太明白。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还是不太懂。
此际,却突然如拨云见雾般,霍然开朗。
……
假如没有大明制造局生产出来的各式各样丰富的产品,银钱将会紧密和粮食绑定。
要稳定大明宝钞的币值,就必须有数不清的粮食。
可粮食的生产,终究是有限的。
银行设立之后,大明流通的银行,激增数十倍。
粮食产量,即使在朱允熥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增加数也不会超过二分之一。
在短时间有这样的涨幅,已经非常逆天了。
但相对市面上数量暴涨的银钱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粮价并没有随着银钱数量增加而跟着上涨,关键就在于银钱流向了购买玻璃制品,铁器……以及大明制造局生产的各种工艺品。
朱孙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