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送走二姐夫后,便继续投入学习之中。
对着这些臭虫的小动作,他早已收入眼中。
他倒要看看,这些人对他的恶意有多大,又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元氏织造厂扩大了四倍不止,各种先进的机器,增加了数百台,织造女工增加了三百人。
内有娘子祝晨曦管理,外有二姐夫赵明德管市场销售。
元盛倒是当起甩手掌柜,只要一心读书就够了。
元家的棉布名气早已经在李万三等有心人的传播下,将名气打了出去。
李万三是冀州最大的行商,因为和元盛合作,售卖元镜楼的玻璃和镜子,让他的生意做的愈发大了。
李万三现在已经是整个大乾北部排行前三的大行商了。
本来上次元氏布庄发布会上,李万三见很多大布商没有来,想着给元盛帮忙,帮着走一些棉布,结果没想到元家的棉布技术有了创新性突破,性价比极高,产品的种类也是划时代的。
因为,李万三跟着元家又开辟了布匹新生意,跟着赚了不少。
李万三早就注意到冀州这些漫山遍野的棉花,这么多原材料,在李万三眼中就是数不清的棉布,也意味着数不清的钱。
所以,李万三早拿着元家的棉布去各个郡城,各个州府推销。
南边那些州郡看到元家的棉布都惊呆了,这拥有丝绸手感的府绸,竟然是棉布?原材料竟然是棉花?
即使是普通的单色棉布,也比之前的质量好多了,还有平纹的,斜纹的,不同织法。
在金钱面前,没有所谓忠诚,这些布庄纷纷放弃原来的合作商,向李万三打订货。
李万三跟元家合作这么久,知道元家诚信,所以直接签了订单。
七月初,棉花大丰收后,元氏织造厂的机器开动起来,大量的棉布一匹一匹生产出来,又被李万三的商行批发走,运往大乾各地。
李万三大赚特赚,当然元家更赚,由于技术革新,元家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好几倍,即使是最普通纯色棉布,元家的净利润一匹都在一百一十文。
府绸的净利润更是高达四百三十文一匹。
元家大赚特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