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暗自得意于自己这番 “精彩” 的言论。
然而,若是仔细聆听,便不难发现,他所说的内容,
通篇都是国内那些投降派、求和派最令人不齿的陈词滥调,
字里行,
毫无半点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活脱脱一副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崔成浩静静地坐在一旁,如同一位忠实的听众,脸上始终挂着那淡淡的微笑,
眼神却如同平静的湖面下隐藏着汹涌的暗流。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张立春,专注地听着他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
仿佛要从这些话语中,剖析出张立春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待张立春终于说完,崔成浩只是轻轻地冷哼了一声,
那笑声低沉而冰冷,如同寒冬腊月里的一阵北风,带着彻骨的寒意,其中满是嘲讽与不屑。
不过,崔成浩并未当即出言反驳,而是在心里暗自思忖:
这个张立春,要是生在古代,可不就是秦桧一类的人物吗?
只知道一味地求和、妥协,在强敌面前畏缩不前,
全然没有一丝抗争的血性与勇气。
虽说我并非东大国之人,但看到这样一个毫无骨气的人,
竟然能在东大国的政坛上一路平步青云,稳稳地占据高位,实在是让人感到悲哀与无奈。
回首历史,因为这类求和派的短视与软弱,国家遭受了多少惨痛的教训,
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难道他都忘了吗?
不过,这些想法,崔成浩只是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并未轻易表露出来。
崔成浩轻咳一声,像是要将心中的那股郁气咳出体外,
同时也借此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
随后,他摆出一副悠然自得、好整以暇的模样,不紧不慢地说道:
“老爷子,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
当然,这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4 月 4 日晚上
我的脑海中就像被一道闪电划过,瞬间浮现出历史上的一个经典场景:
那是在 2000 多年前的战国中期,一场决定赵国命运的阏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