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从那一次开始,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姐姐,开始从心底接受了这个弟弟。
燕京培养计划出台后,汪家作为资深的家庭,自然能赢得被选拔的荣幸。
但是,汪家孩子那么多,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又最能赢得大小孩子的一致拥护呢?
汪浩在这时候脱颖而出了。汪家全体兄弟姐妹,一致推选汪浩从政,成为汪家未来还能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的继承人。
汪家如此,温家也不例外。
汪、温两家同时推选出来一名子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这在当时是一个天大的机密。
据传,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在一次非常重大的会议上当众指出来,红色江山要想继承发扬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掌握至高权力。
汪浩与温玉,几乎是同时成为培养对象。
不过,汪浩知道培养计划。而温玉,却一无所知。
传言,老一代领导曾有个约定,那就是每家每户,都必须推选出来一个子弟从政。但谁将成为下一代的执牛耳者,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其实,老一代没有明确下来,就是想让下一代在竞争中走出来。只有经过优胜劣汰选出来的人杰,才能顺利将红色传承发扬下去。
本来,在下一代的子弟当中,汪浩一直以鹤立鸡群般的优越感领先其他人。
这与汪浩本身的性格相吻合。
汪浩一贯是个喜欢张扬,喜欢锋芒毕露的人。他在下一代的子弟当中,有着非常不错的群众基础和扎实的印象。
据熟悉汪浩的人讲,年少时的汪浩,只要得知他的一帮小兄弟当中谁被欺侮了,他都会挺胸而出,仗义执言打抱不平。
他不但赢得了年轻一代的拥趸,而且还得到了老一辈的欣赏和认同。
然而,汪浩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向默默无闻的温玉,会成为他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在汪浩的眼里,他是很轻视温玉的。
毕竟,温玉的父辈,一直在地方工作。他在燕京城的影响力,远不能与长期在燕京工作的汪浩父辈比。
父辈的影响力,对下一代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谁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