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华娱2003,我是七代导演 > 第232章 电影分账比例,冯导十八年的等待(1/3)
    “对院线施压……”

    钱信不是没听到过,好几次那些制片公司都在提及这件事。

    之前在开会上也有人向总局那边提出要求,希望提高电影票房分成。

    现在的票房是这样算的,要扣除33的税,5的电影发展基金,也就是票房还没到手先要纳税。

    也就是剩下917。

    这917再度变成100,然后电影院大概是57,电影院还要和院线分,比如旺达就是属于院线公司,类似于品牌,具体多少应该是在7左右,各家不同。

    剩下的43才是制片方和发行方,一口价发行的话,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发行方不参与分成,拿钱走人。

    好处是没有风险,不好的地方在于电影一旦赚钱,也和发行方没太大关系。

    一般是大制作,发行方会要求分成,他们有能力多发行电影。

    而中小的发行公司类似于光线,稳扎稳打的情况下,找光线发行都是一口价。

    发行方等于是把电影盘拷贝,送到各个电影院去上映,去沟通排片。

    越大的发行方越是有发行效果,这方面中影绝对是头把好手。

    如果想要做到彻底发行,中影肯定是不够的,《地火》到时候会放其他几家发行公司进来,让他们一起去发行,至于上影就算了。

    还是那句话,上影有的中影都有,上影没有的中影也有。

    只是上影的歪门邪道多一些,是中影不屑做的。

    可能会找远一点的,比如南方那些地方,会找南方的一些发行公司来负责。

    发行方,和制片方拿到最后的43,按照发行规则,最低的发行比例可以压缩到8。

    这是最低的价格了,钱信现在就拿到了这价格。

    反正都看好他的电影,蛋糕大了,哪怕是分到一点,也能吃不少。

    落在出品方手里的就只有35,算起来是最高的了。

    大概是总票房的30。

    这样就好算了,一亿的电影票房,三千万是制片方的,如果电影投资三千万,那就一亿才能回本。

    当然还有很多衍生的,为什么说电影25倍才能回本,高风险也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