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一人。
最终,大月氏军队只能狼狈撤退,未敢再越雷池一步。
虽然华军取得了这场冲突的胜利,但在复杂的帕米尔高原上,他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接收葱岭与无雷的地方部落、重建城镇、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任务艰巨而繁重。
因此华军并没有继续向大月氏国境进攻,而是选择了稳固现有疆域,治理地方,发展经济。
当南路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了疏勒、葱岭、无雷三国,设立了疏勒郡,下辖疏勒、葱岭、无雷三地,为华朝在西域的版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时,华朝的北路大军也在高顺、乐进这两位勇将的率领下,离开了乌孙,踏上了进攻大宛的征途。
大宛虽然同样地广人稀,但因其地处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宛国王图尔阿驰,虽然对华朝的强大充满了畏惧,但他并不想轻易地放弃自己手中的王权。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付出一定的领土和金银作为代价,邀请大月氏、康居这两个邻国出兵相助,共同抵御华朝的入侵。
大月氏和康居,之前因为犹豫不决,未能及时出兵援助乌孙,导致乌孙国被华朝所灭。这一事件让他们深感后悔,也让他们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大宛一旦被灭,华朝的兵锋必将直指他们两国,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因此,当大宛国王图尔阿驰向他们发出求援的信号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各自派出了三万人的军队,前来大宛,帮助图尔阿驰坚守贵山城。
贵山城作为大宛的国都,不仅地势险要,而且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加上大宛倾尽全国之力征召的十万兵力,贵山城内一时间拥有了十六万大军。
图尔阿驰坐拥十六万大军,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豪情壮志。他坚信,只要他不像乌孙国王那样愚蠢,在城外被华军包了饺子,这十六万大军,就算华军用炮弹炸,也炸不完。
然而,高顺、乐进这两位华朝名将,却并没有按照图尔阿驰的预想行事。他们并没有直接攻打贵山城,而是选择了绕路、翻山越岭,将贵山城四周的通道全部堵死。
这样一来,贵山城的人无法离开,大月氏、康居的援军也无法向贵山城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