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遭受华军炮火的洗礼,关隘上的天竺守军已然疲惫不堪。每日里,伤亡的数字如同冰冷的利刃,不断割裂着他们的士气与信念。
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人的伤亡,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更何况这还是在没有实际交战,仅仅是在炮火覆盖下的被动挨打。士兵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奈,他们开始质疑,这样的坚守究竟有何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在军队中蔓延开来,士兵们对于上城墙守关的热情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逃避与推诿。将领们也并非铁石心肠,他们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压抑的氛围,但身为指挥者,他们却束手无策。
于是,装病、贿赂长官、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成为了士兵们逃避守关任务的常用手段。那些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士卒,往往被无奈地推上了前线,成为了每天炮火下的牺牲品。
在城墙上,士兵们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坚守岗位,而是四处寻找掩体,试图躲避那无处不在的炮弹。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根本无暇顾及华军是否真的会发起攻城。而这样的状态,无疑为华军的进攻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与此同时,华军连续数天对关隘城墙的炮击,也让守关将士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判断。他们认为华军的目标就是关隘本身,想要通过炸塌关隘来攻入城内。因此,他们对于两边山崖上的防御警惕性大大降低,认为那里是安全的避风港。
然而,他们轻视了华军的现代化程度。华军中有着专门的特种部队,其中不乏攀岩高手。他们能利用绳索、铁爪等攀岩装备,轻松攀上那些看似险峻的山崖。
而文丑,作为华朝南方军区的司令,更是深谙兵法之道。他明白,硬攻关隘城墙只会让士兵们白白牺牲,因此他选择了更为巧妙的战术。
他准备先通过连续的炮击来麻痹对手,让守关将士放松警惕。然后再在夜里派特种部队偷袭两边的山崖,再从山上向半山腰的关隘发动突袭,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关,则弗曲萨可定。
如此慢悠悠地每天早上、下午用炮弹炸几轮,炸得守关的天竺将士都已经麻木了,每天只掏空心思想方设法躲避上城墙,连华军突然进攻关隘的可能性都忽略了,哪里还想得起两边险峻的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