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高兴的拿着肉各自散去,苏老娘在锅里盛了肉,一个人一碗,苏阳看向蒋翠萍:“二姨,那人说,等过几天回老家的时候,派个车来接我们,到时候跟他一道回,就不等你们了哈。”
“啊行,有车就是方便。”蒋翠萍咧嘴假笑说道。
吃过饭后,姜翠萍看了眼屋里的肉,一头肥猪,半拉羊肉,还有一头熊肉,十条红鲤子,心里那叫一个酸啊,啥时候自家也没这么富裕过。
蒋翠萍一步三回头的上了车,费劲的打响了车子,在门口倒了几圈就冒着黑烟开走了。
苏老娘收拾着碗筷,嘀咕了几声,前两年回家的时候,开个破车子跟香饽饽一样,现在看,也没什么稀罕的了。
“滴滴滴”
第二天上午,门外响起了喇叭声,一辆半挂蛤蟆车就开进了村子,车上装的满满当当的,上面盖着灰色的伞布,三百筐料子码放的整整齐齐。
苏阳立刻走出门,引着车子开到了北大窑。
大家伙也跟着来到了北大窑看热闹。
张军在那边也安排好了人,已经等着卸车了,苏阳在村里找了两杆子公斤秤,绳子两头坠了两个钩子,两个人一抬就把料子就掂了起来,刘小成在一旁记账。
苏阳跟押车的师傅聊了几句,坐在窑洞里喝茶,哈孜克从超市买了一挂鞭炮,挂在门口的铁门上,一群孩子守着旁边,就等着放完鞭炮抢哑炮。
两杆子秤过起来也很快,一个小时就把三百筐料子过了一遍,刘小成摁着计算机,算出了总账,去完筐,净重存在两公斤的误差,属于正常的范围。
苏阳在单子上摁了手印,签上了自己名字。
苏阳看着这些料子,内心有些兴奋虽然证件还没有下来,但这也是鉴定所的第一笔单子,做的好的话,这名声就慢慢打开了,以后就不愁没活干了。
看大家都来的差不多了,苏阳冲哈孜克招招手。
哈孜克拿着洋火给擦着,把鞭炮就点着了,随即“霹雳吧啦”的响了起来。
大家伙被吓了跳,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响完。
“阳子,你这不年不节的,放什么鞭炮啊?”
“北大窑现在刚开张,放放炮驱驱邪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