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话里的“朝臣”,指的不仅仅是唐家,也是朝堂上任何有实权的臣子。
站在皇帝的角度,太子和三皇子都是他的儿子,也都有可能成为他的继承人。
其中作为储君的太子,本身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朝堂必须有储君,这意味着江山后继有人,才能稳固人心。
但在皇帝的立场上,这个“继承人”的存在,又是对他的一种威胁和挑衅。
皇帝本来就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人有资格和他并肩,更没有人敢觊觎皇帝的权利。
但唯独“继承人”不同,他的存在天经地义就是为了继承皇帝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权利、江山、尊贵和至高无上。
迟早有一天,皇帝会老去、死去。
他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统统都会被太子继承夺走,然后彻底取代他。
这对于一个身处权利顶峰的帝王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挑衅和威胁?
帝王无情,皇家无爱。
即便是亲生父子,在面对权利的更替和交接时,也很难保持纯粹的亲情。
所以,皇帝一方面培养太子,对他有父子亲情,一方面又不动声色的打压太子,甚至扶持起另一个儿子,来平衡太子带来的威胁。
太子对皇帝同样也是如此。
一方面皇帝是他的亲生父亲,他理所应当要尊敬、孺慕皇帝,不能有丝毫僭越。
但另一方面,太子又无时无刻的想要从皇帝手中夺走更多的权利,甚至影响和干涉皇帝,包括太子想拉拢唐家,也是想利用皇帝对唐家的信任,反过来控制皇帝的决策。
父子两本身就是对立的,也是相互争夺的。
在这样的关系里,亲情本来就不剩下多少,更多的是互相提防和算计。
皇帝不喜欢朝臣和太子走太近,是因为如果朝臣们全都支持太子,就有可能架空他这个皇帝,威胁到皇权。
但太子又是储君,是受文武百官、甚至天下人认可的皇家继承人。
不管皇帝心里怎么想,他都不能在明面上打压太子,因为储君一旦被打压,就意味着继承人地位不稳,进而会影响到朝堂和人心不稳。
在前朝历史上,不是没有皇帝因为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