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们先来搞清楚苍耳入药的历史。”
“苍耳这味药材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中品,不过那时候名为葈耳实,记载的效果原文有: 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生川谷。”
“叶耳实这个名字一直为历代主流综合本草作正名使用,苍耳子一名来自《千金要方食治》,至清代以来苍耳子才普遍作为正名使用。”
[我余某不是空军佬:最早还不是叫苍耳吗?那地龙这药最开始是不是也不叫地龙?(思索)]
[鱼非鱼,你是狗:闭嘴吧,没人当你说话。]
[我余某不是空军佬:我特么!]
[西瓜水:这为什么记载最开始就是味甘啊,真就神农尝百草呗(笑哭)]
康强哂然一笑:“这很正常,就我们现在的这些药材,基本上都是尝出来的,所以在以前大夫试毒死亡的几率也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苍耳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也常常出现。”
“例如《本草纲目》卷十五《草部·葈耳》释名:“(诗经)颂曰:诗人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苍耳,《广雅》谓之葈耳,皆以实得名也。”
“陆玑也有诗疏云:其实正如妇人耳珰,今或谓之耳珰草。”
“郑康成谓是白胡荽,幽州人呼为爵耳。”
“还有前面说的《博物志》里面: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葈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土,故名羊负来。俗呼为道人头。”
“这些便是李时珍对苍耳的记载,文中援引了诸多文人与医士的记载,可以说是十分完备了。”
[哦行就只能:不是,李时珍还记载这些啊?没想到啊没想到。]
[咕咕咕子:挺有意思的,就像主播一样介绍前人对苍耳的看法,增加趣味性。]
“是的,这样子看上去的确没那么乏味。”康强呵呵笑道,然后伸出手摸了摸苍耳子继续说下去。
“无论是苏颂、陆机、郑玄还是张华,都对这种植物有着自己的理解,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称呼这种植物时的多种异名。”
“尽管我们刚才提到的以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