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上香油,献给吴王。
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于是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
西施则在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吴王夫差问话,西施便随口应道:“馄饨。”
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反搜睡懒觉:美强啊!这脑子太好使了吧。]
[西瓜水:原来馄饨是混沌啊,我说怎么字那么像呢。]
[咕咕咕子:肚子饿……外卖还没到(哭)]
康强喝了一口扁食汤,感觉有点燥热便脱下帽子放在桌子上。
“刚才说了关于馄饨的传说,现在来说说馄饨的历史吧,馄饨的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扬雄《方言》曰:“饼谓之饨,或谓之餦,或谓之馄”,馄与饨初见于此。1978年,考古队在山东滕州发掘出距今约两千五百年的古代遗迹薛国故城,出土的一套铜器内存放有今天所说之“馄饨”,彼时并不以馄饨命名。”
[西瓜水:馄饨时间记载那么长的吗?算一算有两千年了啊!]
[何必迁就:主播这是开始说演变吗?有意思。]
“而最早出现“馄饨”一词的史书是三国时期魏国张揖的《广雅》:“馄饨,饼也。”
在这之后历代皆有迹可寻,馄饨二字也正式登上历史,并且宋代由于粮食种植技术的大幅提升,如“麦稻复种法”的成形和新作物品种的培育,使小麦、水稻双丰收,南宋时已是“苏湖熟,天下足”,这也为保证馄饨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宋代高怿的《群居解颐》一书有记载:“岭南地暖……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
紧接着从明清开始的馄饨就开始呈现地方特色了,口味和做法都更加多元。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现在的名称。
例如北京有鼓鼓囊囊的多肉馄饨、山东人发明了油煎馄饨、苏州的馅心则是虾蟹鱼肉样样都有、广东人因馄饨在粤语中读音和云吞一样而直接改为“云吞”、四川称馄饨为抄手,以风格多样着称,这样不同的地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