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之间,不过白唇竹叶青蛇的雌蛇最长可达1130,而我们面前这个属于是闽省竹叶青蛇。
别名又叫青竹蛇、焦尾巴、红眼睛蛇等,而根据全球生物物种名录的分类标准,该属下共有49个种、7个亚种。
一般来说,竹叶青蛇体背及两侧为鲜绿色,腹面为浅绿色,但也有例外,如湾湾本地的竹叶青蛇就是背面为紫褐、灰褐或棕灰色,头背深棕色,腹面为黄白色或灰白色。
还有冈氏竹叶青蛇头、体背面为深绿色,尾背锈棕色,腹部黄绿色,腹外侧具细白色条纹,鳞间皮肤黑色。
竹叶青蛇的头背部完全被小鳞覆盖,顶区前部的鳞片光滑无棱,喉区鳞片触摸亦光滑,尾下鳞为单行或双行。
蛇头大且呈三角形,鼻孔小,位于鼻腔后壁,鼻骨偏小,额骨近似方形或长方形,顶部一般不明显下凹,顶骨呈三角形,有些近似“t”形。
鳞骨超过枕骨大孔,上颌骨颊窝前缘有一小突起,腭骨近似三角形,具有3至5枚齿,翼骨齿列达外翼骨关节处下方。
上颌骨极短且较高,上面有一对中空的管牙。张口时,管牙会随上颌骨的转动而竖立。
另外竹叶青蛇具有颊窝,颊窝是上颌骨上的一个深凹,前端较宽,后端较窄,内有一层极薄的膜将其分隔为外室和内室。
外室直接开口于外界;内室通过一细管通向眼前角,并借一小孔通向外面,孔口有括约肌。
颊窝膜上分布有三叉神经的神经末梢,其头部的红外线接收器位于此处。
竹叶青蛇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次大陆等地区,其尾部具有缠绕性,是一类树栖蛇,大部分时间栖居在乔木或灌木上。
并且竹叶青蛇是广食性蛇类,以多种脊椎动物为食,利用颊窝中的热感受器寻找食物,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
闽省的竹叶青蛇耐饥饿能力极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能存活长达38个月。
而且竹叶青蛇有卵胎生和卵生两种繁殖方式,在已确定繁殖方式的29种竹叶青蛇中,绝大部分物种为卵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