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直播之从香菇开始的科普 > 第101章 古人眼中的台风(3/3)
,这个转变是突然变成的啊!]

    康强微微一笑说道:“后来在清代的笔记文献中,古人就对台湾地区的台风飓风做过分类。

    古人认为农历正月到四月来的大风是飓风,而农历五月到八月到来的才是台风。

    并且台风比飓风要大,经常几日几夜,而飓风比台风要急,突然爆发,来得快走得也快。

    不过古人这种对飓风和台风的错位认知,跟我们如今参照西方气象学的分类是不一样的。

    现如今在我们的气象学定义中,飓风对应的是英文hurricane。

    通常把在太平洋生成的,就叫做“台风”;在大西洋生成的,就叫做飓风。

    并且对中国人而言,台风的英语typhoon是个又好记又亲切的词。

    而根据研究,这个“谐音梗”很可能是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结晶。

    在希腊神话中,typhon是象征风暴的巨人,这个名字被阿拉伯人保留并带入印度,于16世纪以touffon的形式进入英语。

    神奇的是,17世纪,toi fung也以近似的形式——toffoon——进入了英语,而这个词普遍被认为是粤语“大风”的发音。

    而自古欧亚非的交流便已存在,像这种殊途同归的融合并非不可能。

    如果不考虑语言流变,把“台风”直接解释为“来自台湾的风”也有一定合理性。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中,约3\/4在湾湾省登陆,花莲县承载的台风登陆次数更是高居全国榜首。

    一些初次登陆湾湾、二次登陆闽省的台风,强度平均下降了30。

    并且由于受到台湾岛的阻挡,共有66个强台风在二次登陆福建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还行吧手机:闽省:感谢海对面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