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鼓岭在远东基督徒中间也颇为有名,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倪柝声曾在此购买一批传教士别墅,办成“执事之家”。
并且于1948年和1949年曾办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全国性同工训练,今天那里许多村民仍都是基督徒。”
[u盾就是你:这是互帮互助啊,相互得利!]
[睡觉睡觉:那时候中国太需要外国的知识来驱散封建思想的阴霾了。]
[删你:这个时候伟人应该还在读书来着(思索)]
“不过当时鼓岭建筑多属避暑用暂住性质,因而大多规模小,多为石垒的单层小屋,如今大多成了废墟。
不过现在再度开发,又新建了70多座别墅,汽车可以直接到达,另外还有建成的“柳杉王公园”和正在建设的石柱山景点、牛头寨景点,增添游览景色。”
康强笑着补充,然后继续说道。
“现在来讲磨溪景区,福州磨溪景区位于福州市鼓山东侧快安村。
磨溪原名龙溪,全长25华里,发源于鼓山,因水源丰富,因为清道光年间全盛时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
磨溪溪水时而曲折迂回,时而直泻而下,所以有“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一说。
而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不停的流水随着不同落差,发出各种响声,有琴声、锣声、鼓声等,尤其龙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从高处落下,响声更加清脆。
顺溪进山,两山对峙,对岸溪中一岩石宛如一顶纱帽,其上和着一株榕树,枝叶茂盛,叫“纱帽潭”。
而磨溪东边另一条小溪,泉水经过重重叠叠岩层,不断地从高山寨流下,磨溪西侧的路旁有一组岩石构成的山洞,上刻“龙溪古迹”。
洞口上方刻有“无为而成”四字,横穿过磨溪,一条小路可上山坡,路旁一块岩石像青衣学士拱手溪边,岩石上刻着“南宫拜石”。
溪旁还保留一块磨盘石,这是从前放水轮车的地方,后来这里修起了拦水坝,成为了一个小水库。
另外经过福州岩友两年多的开发,磨溪已成为福建省最成熟的户外自然岩壁攀岩场,计有三片岩壁22条线路。
其中两条传统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