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以官身镇天龙 > 第33章 殿试三(1/4)
    王行之提笔纵书,引起了高太后,苏辙三人以及宋煦的注意。

    毕竟从宋煦题目一出,大殿中的学子个个愁眉苦脸,一些人几番落笔,最后又停下。

    但王行之就像一个异类一般,写得那叫一个丝滑,自然不免吸引众人的目光。

    只不过,苏辙等人也不知是受到题目的影响,还是其他原因,都没有上前巡查。

    苏辙三人不动,其他官员自然也不敢乱动。

    宋煦和高太后却是因为身份的原因,不好上前。

    但不管是是谁,心里都升起了一丝好奇,迫切的想要一观。

    王行之沉浸在书写之中,没发现自己被关注,他一边回忆将兵法,一边结合后世军队的一些政策,总结自己的看法,书写还算流畅。

    一个时辰过去,王行之将将兵法的看法写完,随后停笔研墨,开始深思青苗法。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

    主要内容是,改变旧有常平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

    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后废止。

    本来王安石的本意,是利用青苗法增加财政收入,惠及农民。

    但实则是成了变相的高利贷,最后财政收入是增加了,可却伤及农民,让大家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这也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玩意比老张的一条鞭法差多了。”

    王行之沉思过后,再度提笔,不过这次他不是推崇,而是纯粹的批判,专挑其中的漏洞,王安石要是看了,估摸着也会跳起来,给他这个不孝之孙几耳光。

    这个时候,大部分学子也开始动笔,不过大家都没想到殿试会是论熙宁变法,一个两个都没什么准备,写一段停一下。

    唯有王行之一枝独秀,写得那叫一个丝滑,宋煦以及高太后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