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处,拍膝叫绝,读到入神时,气息微微……直至暮霭沉沉,还在享受那悬念迭起的故事之中,母亲唤我吃晚饭时才晃悠悠地回家。
在外务工十余载,时时忆起家乡的柳林,填词《如梦令》以记之 ——
少时畅耍青山,酣醉阳光绿水。无牵夕阳斜坠,归鸟籁鸣径野。快跑,快跑!闻母唤儿声到………
葳蕤多姿的酷暑,河边那片柳树林给少年的梦披上扑朔迷离的彩衣。知了在林中烦燥地相互对唱,老蜢也绕着圈儿,穿梭在林中凑热闹,老水牛在菜潭的深水处潜着水,时时喷喷水柱,摇晃着两只黑角。
正午和夜晚,柳树林边便多了手摇大蒲扇大侃”山海经”的乡邻。谈晋文公纳贤请介子堆出山,寻不到人而出馊主意火烧绵山,误烧死其母子于柳树林中,清明节插柳寄思而至传到今。又谈唐文成公主远嫁,历尽艰辛去西藏远嫁,在大昭寺前亲手植栽从长安带去的柳树,表明亲谊永存,汉藏一家的史证。也谈古人对柳寄思的感怀,折柳送行的礼义。还讲到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砍去了河边柳林古树生火起炉炼铁。让人荡气回肠,感叹万千。讲这河边柳林近十余年才重新植栽的。
那时最感兴趣的,是夏天村里年年来了说评书的先生。
那人五十多岁,面色极其红润,头发黑中渗白,花白胡须 有点长,讲的故事却让人入迷。什么三英战吕布,关云长走麦城,还有那梁山好汉,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义救林冲,武松打虎,燕青打擂,还有那随唐豪杰,岳飞冤死风波亭,鞑子入关……
一小牛皮鼓,一对月牙小钢镰,一壶清茶,评品人物栩栩如生,讲的故事引人入胜。再看评书先生,摇头晃脑,乱沫迸飞。再看纳凉人,聚精会神,杂念全无,如入其境。扑面的熏风不再是热浪滚滚,此时大家如沐凉风,心旷神怡,繁重的农业劳动疲劳早置之脑后。鼓声伴着钢镰声,如刀枪剑影,战阵如惊涛呼啸,正讲至精彩处,鼓声钢镰声聚停,先生呷了口茶——
“欲知后面如何,明晚再来捧场!”
不尽兴的乡亲们喊着:”再补一段吧,再补上一段……”
乡村家庭中自从有了电视机后,还有的买上了卡拉0k与录像机, 那时那种狂热劲那种感觉气氛再也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