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一辆黄包车,准备去那书店看一下。
这条街属于是这个是区域的一条商业街,因为不在闹市,洋人比较少,都是中国人,那种气氛倒有点像128之前的样子,桂儿很是高兴,在书店里面看了许久,选了一本鲁迅的《南腔北调集》又买了一些连环画报,国外童话故事。
从书店出来,阿诚说:“我去叫黄包车。”
桂儿笑着说:“现在先不用,你看这条街多热闹啊,又没有洋人,我先在这逛一逛,哎,你看那边还有小吃呢。”
于是就一边走一边看热闹,走过一个卖春卷和条头糕的档口的时候,那老板娘突然叫了一声:“桂儿小姐吗?。”
桂儿转眼看去,老板娘30多岁,头发有点凌乱,眼神憔悴,穿着单薄的土布衣服,背上用背带背着一个小孩,小孩手里拿一个拨浪鼓,自己在玩,老板娘则招呼客人。
桂儿以为听错了,那个老板娘笑着又叫了一声:“是桂儿小姐吗?”
桂儿不确定的问:“您是叫我吗?”
老板娘笑了,说:“你不认得我了?我是赵如意啊,那年你还小小的一个,在我家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来你两个哥哥把你接走了。”
桂儿大吃一惊,原来是那个在混乱中收留过自己的赵如意,但是才过去了短短几年,她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她惊讶的说:“你是如意姐啊,我差点认不出你来,柱子哥呢?”
赵如意热情的说:“哎呀,别站着了,这有凳子,你进来坐一下。”
桂儿看了一下她这个摊位是摆在街边一个小角落里面,刚好有一块空地,可以摆下一个炉子和矮矮的几张木桌子,一张木桌子,还配两个小板凳,就是供过路的平民老百姓吃早餐,歇脚的。
桂儿走了进去,在一个桌子前坐了下来,赵如意热情的端上了一碗豆浆,拿了几个春卷和条头糕给她,然后又招呼阿诚在另一张桌子坐下来,也同样拿了一杯豆浆和春卷招待他。
阿诚看了一眼桂儿,桂儿点点头,阿诚就会意的埋头吃了起来。
这时档口已经没什么客人了,赵如意就擦了擦手,走到桂儿这张桌子对面的小板凳坐了下来,笑着对桂儿说:“小孩子长得可真快呀,几年不见,你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