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还有些积蓄,可也不能坐吃山空。
有了豆腐方子,天花带给全家人的恐慌渐渐消散。
袁攸和郑氏嘴角咧到耳后,袁攸激动的对二老保证:“爹娘,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二老。”
“好好,知道我儿孝顺。”杨氏高兴的见牙不见眼。
大儿子虽省心,可到底多年来不在膝下尽孝,想看孙子孙女一眼还得等过年。
小儿子再差,起码一直在她和老头子身边,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是小儿子去请郎中。
几个孙子孙女也都讨喜。
感情上自然是更偏向小儿子。
有什么好东西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小儿子一家。
郑氏悄悄捅咕了下袁攸,对他的使了个眼色。
袁攸心领神会,走到袁夫子身后,轻度适中的为他揉捏肩膀。
“爹娘,如今有了豆腐方子,咱们一家就不愁生计了,爹,我思来想去觉着小妹说的对,禹州城做县城做买卖挣的多。
况且点豆腐的卤水咱们这儿也买不到。
如今私塾不办了,不如咱家就搬到禹州去,这样跟大哥一家还能互相有个照应。
咱家做的豆腐让大哥大嫂卖,也能让他们增加一份收入不是。”
袁夫子还没有糊涂到听不出袁攸话里的意思。
袁夫子闭着眼睛说:“这方子玉竹不是给你们二房的,还有你大哥的份。”
他是希望小儿子能有个挣钱的行当,可也不能做的太过寒了大儿子的心。
杨氏皱起了眉头:“这不成,咱们不给你大哥,你妹子妹夫也会把做豆腐的方子给你大哥,到那时就弄的难看了。”
袁攸脸上仍然带着笑:“我知道我知道,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就算小妹只给我一人我也断不会不给大哥。”
见杨氏神色稍霁。
袁攸继续说道:“大哥在禹州做了十年买卖积攒下不少家底,也有了根基,不像我没本事,一家人还得靠爹娘养活。
我也想像大哥一样每年给爹娘孝敬银子,还想给爹娘买大房子,买奴仆伺候。”
这话说的老两口心里熨帖极了,加上袁攸语气中的失落,二人心中的不满消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