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负隅顽抗只会让更多的兄弟白白送命,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权衡再三,董福祥最终做出了一个痛苦而无奈的决定——率领手下仅剩的十万余人向清军投降。
话说那刘松山按照湘军的编制方式,对董福祥予以重赏,授予其五品军功之衔。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留下那些身强体壮且作战勇猛的两千名头领和士兵,并经过一番精心筛选之后,将他们组建成一个全新的营地,交由董福祥全权统领。
这个营地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号——“董字三营”!
与此同时,极具眼光的刘松山并未就此罢休。
他又从众多投降的民众当中,仔细地挑拣出四千余名合适之人,让他们充当后勤勇夫,负责各种军需物资的运输与保障工作。
而至于其他的部属以及家眷们,则都被妥善地安置在了瓦窑堡、老君殿、周家峻等地。这些地方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开垦。
于是乎,众人纷纷在此辛勤劳作,开辟出一片片荒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