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带小公主去现代 > 第216章 纸币(1/4)
    赵德全捧着托盘走到众大臣面前挨个分发钞票。

    “咦,这是大王的肖像!”

    “大燕国国民银行发行?这不是那个天天都没事儿干的新机构?”

    “天启元年,10文,正面是几个百姓代表的肖像?背面是钢铁厂?这么小的画居然这么逼真?”

    “我这个是100文的也是大王的肖像,背面是雪山?”

    “我这个20文的是马相的肖像,一连4个呢!背面是农田。”

    马周听着心中一动,手里拿着1000文的纸币仔细观摩。

    正面是大王的头像,连头发丝都根根毕现,表情惟妙惟肖。

    后面是天启元年开国时的那张照片?这纸币或许还真的能顺利推行下去呢?

    早在立国之初,民部下面的财政部多次奏报说国内钱荒严重,请求设置钱监铸造发行铜钱。

    因为大燕不缺铜矿,后世朝丨鲜,在有个青年铜矿,是亚洲储量第一的铜矿,还是个露天铜矿。

    但是高丽三国在十世纪前是不铸铜钱的,他们依靠铁和五棕布交易。

    当然这跟他们不会探矿有关,这个青年铜矿是70年代才被发现的,而且还是根据东大在河对岸发现了大铁矿,他们根据地质学推理才发现成功的。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国出铁,韩秽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凡诸贸易,皆以铁为货。”

    《宋史·外国传·高丽》载:“崇宁后,始学鼓铸,有海东通宝、重宝、三韩通宝三种钱。”

    所以这个时代的高句丽本身就没有铸造铜钱的能力。

    这也意味着大燕要铸造铜钱得重头搞起。

    赵峥立国之初也采取了大臣的建议,设置了钱监,但是因为工艺欠缺,钱监造出来的钱跟开元通宝差距太大了。

    天启通宝发行后,直接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很尴尬,劣币是天启通宝。

    一度出现3枚面值一文的天启通宝才能兑换一枚开元铜宝的情况。

    赵峥大感丢人,直接宣布废止此钱币,转而从大唐不断调取铜钱到大燕缓解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