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看在他用功读书的份上,少几分关注。
如此一来,本就朗朗上口的《千字文》只需两日,他就背的滚瓜烂熟。本就爱他的母亲更是寸步不离,嘘寒问暖。这几日恢复走动的一些闺蜜也莫名其妙,有时问她,你最近身体可好?她回头就是一句:“你怎知我儿开蒙两日,就会背诵《千字文》?”弄得那些旧友莫名其妙,只得违心夸赞。
崔尧见自己有如学霸附体,也惊诧莫名,莫非是新出厂的脑子,就是好用?崔尧也只能归结于此,否则无法解释他二十多年来的浑浑噩噩。
这天,放学过后,兄弟三人结伴在府中消遣,说起来他们三人此刻如此熟稔,还有一番过往。
前日,就是崔尧手拿书卷回房之时,两兄弟拦住他去路。崔尧心中暗惊,莫非此二人要对某家不利?于是不动声色的观察周围环境,眼看此处不时有人往来,不像个杀人埋尸的好去处。兼知此地离母亲住处不远,自己只要一嗓子就能让母亲提刀前来,遂放下心来。
“二位兄长找我有何事?”崔尧看似恭敬,实则警惕。
崔韬拍拍胸脯,上前说道:“昨日事发仓促,我兄弟二人有些措手不及。今日我等早早放学,皆是托了三弟的福气。现在离入夜还早,我和二郎合计,想给三弟做个接风宴,不知三弟可赏光?”
看着崔大郎故作成熟的邀请,崔尧并未发笑,只因他小时候比这可社会多了,只是大了以后却慢慢社恐起来,想来令人怀念。
于是开口直接问道:“是接风宴,不是鸿门宴?”
大郎搓搓手,疑惑道:“这是从何说起?”
二郎却赞叹三弟的早慧,不愧是在民间江湖厮混过,脑子就是警醒。
崔尧见二人不似作假,便欣然赴约。三人行至崔大崔二的院落,此地位于正院的东边,与母亲一墙之隔。见此崔尧彻底放下心来。他停下观察二人的居所,只见两人宿处各据东西,南边有一阁楼,观之登高可尽览前院,似是护院了望之处。北边是片空地,院中靠北散落着石锁器械,靠墙搭着一个凉棚,收纳着些剑槊弓刀。
大郎眼见三弟对此有些兴趣,便道:“我平日功课不算顶好,便央父亲买了些兵器器械,闲时邀陈叔来指点一二。你若有兴趣,放学后也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