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 第199章 贾东旭看上秦淮茹了(2/3)
,1964年京城农村,人均收入是142元,生产队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小工厂和副业,住的比城里又宽敞。

    上面同时还记载1961年京城的救济户救济标准一口之家是87元,二口是1315元,三口是178元,三口以上每增加一口就多补助395元。

    这些补助里面包含了细粮、粗粮、蔬菜、调料、水电、料禾(煤球、劈材)、房租等等,不然原剧中老聋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倒卖六十多斤粮票。  救济户和困难户有一定的区别,按照当时的政策,困难职工家庭是可以向厂里申请补助的。

    原剧中贾家大概率是有补助的,不知道是故意隐去还是让编剧漏了。

    很简单,钱是有数的,一家五口每月光粮食得150斤上下吧,哪怕全是粗粮,当时粮店棒子面的价格在009元上下,黑市的价格那就另说了,这就将近15元,如果算上细粮的话,花费会更多。

    不生病的情况下,再去掉肉、油、蔬菜、各种调味品、水电煤、布料、房租、各种生活和学习用品等等这些固定开支,每个月还剩个鸡的毛钱。

    还有贾张氏的止疼片和3块养老钱,275的工资得倒挂多少钱才够活下去?

    当然如果有人非得抬杠说这些都是假的,我们老家怎么怎么样的穷,那就没办法了。

    就好比后世拿你家县城的房价、福利对标京城、盛海的房价、福利一样。

    至于后来为什么农村人向往城市,主要是实行了农养工,资源往城市堆积,还有口粮问题,再加上让那三年实在是给闹怕了,城市有定量有补贴,最困难的时候也只是单纯的吃不饱饭。

    三人吃过饭走出堂屋,坐在院子里继续聊天,把地方腾出来让女人和孩子吃,桌子上还剩不少菜。

    不得不说易中海人情世故拿捏的很到位,他很少动筷子,窝头倒是吃了不少,自己不吃也不让贾东旭吃,这老登每次看到贾东旭多动几下筷子就踢上一脚,搞的小贾一头雾水只吃了个半饱。

    秦元沧从东屋墙头处的草堆里拽了一把草递给贾东旭,说道:“东旭,夜里蚊子多,这是艾草你拿到西偏屋点上熏一熏。”

    “谢谢秦叔!”

    贾东旭接过艾草屁颠屁颠的熏蚊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