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等我吗?”
画面一幅接一幅,在徐云脑海中浮现,小雨的话语如同回音般在他耳边响起。泪水无声地自他眼角滑落,但他并未在意。随手抓起旁边的一本书,是初一的物理课本,他一页页翻阅着,手指不自觉地触摸笔尖,想要勾画出那些不明白的概念。直到整本书看完,手中的笔依旧停留在指间,未曾落下一笔。随后,他找出一本相关的习题集开始做题。由于批改通常是小雨的工作,他机械般地一张接一张地写着。直到第五张试卷,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怎么会遇到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他对照答案试着批改了两张试卷,竟然全得了满分。尽管心中疑惑,他却习惯性地没有深究。接着,他又拿起另一本物理课本。看完后,依然没有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而且只需要一遍就能清晰记住书中的公式。这样的学习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当他感到饥饿时,手中的书已换成了高一的物理课本。从25号出院至今,他几乎不间断地复习了数理化三科的全部高中课程。距离模拟考试仅剩数日,他清楚自己需要更加努力。 时间快速流转,来到了1998年1月5日。一大早,他穿上校服,步履匆匆地往学校走去。重回教室,熟悉的环境却勾起了他心中莫名的酸楚。坐落后,这份情感如潮水般涌来,难以言喻。他迅速打开书本,埋首于学习之中,似乎唯有此方能暂时让他忘却心中的那份沉重。学习,成为了他此刻的避风港,每一刻的专注都是对内心伤痛的暂时忘却。
日复一日,徐云保持着小雨在时学习模式,更像一台机械,不断在学习与刷题间撤换,与人交流对他而言已经是多余行为。同学们对他的议论也从他回来后停止过:
“他还装什么读书啊?学霸女友已经退学了。”
“或许他真的想考大学呢?”
“300分努力成350分,有什么区别?有钱就能上大学。”
“听说他家挺穷的,一个月生活费才200元。”
“是的,我还看见他去学校食堂吃饭。”
“真的吗?那么难吃的东西,他怎么咽得下去,我真佩服他。”
“别这么说吧,其实他人挺好的。”
即使这些话语传入耳中,徐云也选择了无视。
高考一模考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