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个渣男,她们却都说我是好人 > 第37章 今日何葬花(1/3)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死亡乃是对不平等的人生的一种补偿——毕竟,死亡是终极的平等。

    世间公平唯有死。

    死亡,是每个人必将到来的仪式,是人生的终点。

    无论富贵逼人权势熏天的王侯将相,还是贫贱如蚁的贩夫走卒,没有人能躲得过死亡。

    纵然生前有荣华富贵,死后枯骨一堆。

    纵然生前受万人景仰,死后也是枯骨一堆。

    因此,人活着就要把握当下。

    正如魏晋名士张季鹰所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庄子认为,从齐物的理论上来看,生与死相同,因此贪生怕死或者是为名为利而死毫无意义。

    人生本来如牢笼如倒悬,死亡犹如甩掉身上的“附赘悬疣”一样,是一种解脱。

    因此,面对死亡的大智慧应该是“死生,命也”。

    而道家对待命运的态度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让一切随风。

    与老庄主张寡欲的人生观不同,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杨朱倡导“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赤裸裸放纵欲望的享乐主义价值观。

    杨朱认为人生必死,人生贵贱殊途但同为枯骨,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平等;人生短暂,可以享乐的时间实在不多。

    尧舜禹苦了一辈子死去,夏桀商纣快乐半生死去。

    既然死去万事皆空,相较之下,还是夏桀商纣获得了快乐,显然是赚到了。

    所以面对终将到来的死亡,杨朱与列子提倡尽情享乐:“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尽情放纵欲望,迎接终将到来的死亡。

    老庄的继承者发展出了道门,杨朱学派的继承者则最终成了魔门。

    因此,道魔同源而异途,魔门也可称为道家中的异端另类。

    任无锋觉得自己还挺适合隐山(魔门)的。

    他从六岁到十六岁,始终挣扎在生死之间,几乎夜夜受烈焰焚心之煎熬,直到十六岁明道……

    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