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后昭昭便可以看见了。”
“我信你,也信你看人的眼光!”
“嗯嗯,昭昭不怪我私自做主便好!且这一次我还拜托安国公,对待陇左州通惠郡那些个无能渎职之辈下手狠一点,再狠一点,省得昭昭你夜里难眠,总爬起来写写划划。”
楼轶说的是真话,也是假话。
真话是随着雨势不停,夏明昭整晚整晚睡不着,既要调动旧部防南越,又要遥控指挥封地防洪防讯,写信写到手抽筋,他心疼。
假话则是,楼轶请安国公出山,目的在于把朝堂之水搅浑,为推夏明昭上位提供便利,而不是如他嘴上所说的为国为民,一腔大爱洒人间。
对于孩童而言,死亡是个极为抽象的符号;
对于富人来说,饥不饱腹的感觉特别陌生;
对于未曾亲身经历过洪灾的人,能想到洪水到处会造成农田受损、房屋倒塌、灾民居无定所这些纸面上的损害,但更多的,其实并没有太深的认知。
楼家即便是被迫远离权力中枢,多年面临灭族的死亡危险,可楼轶依旧衣食无忧了半生,他所想象洪水泛滥的灾区,也就没东西吃、没地方住、死了很多人。
所以,他对于灾区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共鸣,
也就能冷静地去谋划,如何在这次灾害中尽可能为夏明昭获得更多好处。
无论是从一开始的筹粮送信,还是游说安国公,自始至终,他的目的一直是救灾为辅,获取好处为主。
民心,助力……等等。
这并不是楼轶无情冷血,也不是他满口仁义道德,而是他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使他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没有好处的事不干。
当然,楼轶的同情心也十分有限,就算他亲眼目睹灾区的残酷悲惨,也极有可能还是会保持如此作为。
毕竟,在楼轶心中,夏明昭最重,人间疾苦完全比不上夏明昭的一个笑容。
可夏明昭不同。
夏明昭上辈子活在废土时代,经历过虫灾雪灾和水患,她知道那是怎样一种人间惨剧。
洪水将大地上的一切吞噬,然后吐出来全是泡肿发臭的尸体,有动物的,有人的。
夏日气温高,那些尸体会很快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