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电影内容。
这样才会更容易代入到创作情景中,唱出来的歌与电影贴合共鸣。
佐伯今天到片场也是来找陆思远的。
苏然和陆思远正讨论着剧情,佐伯联系完陈监制走了过来。
“oi,陆导。”佐伯挥手打招呼。
陆思远微笑回应。
佐伯轻步上前,语态中带着几分谦逊与期待:“陆导,我今天过来是想跟你讨论一下主题曲的整体风格走向。”
本来正常流程是导演提要求,他来创作。
这部电影需要五首歌,除了原本的主题曲、插曲、片尾曲。
现在这些大部分都被陆导做了。
三首杰作横空出世,与《人鱼的公主》的每一个梦幻场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就算他也挑不出毛病来。
佐伯只能说,不愧是特意为这部剧编曲作词的。
这三首歌,它们本身就是对这个故事最深刻的诠释。
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折叠屏广告词来说就是:“三首歌,怎么听,都合适。”
佐伯佩服道:“多亏了陆导,解决了大难题,才让咱们这进度加快不少。”
一般来说,现在行业内音乐营销这部分具体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影片完成拍摄之后才介入的。
但关于歌手的相关接洽,可能会在拍摄过程中就一直在敲定。
现在这个问题被陆导解决了,他推荐的歌手非常合适。
嗓音适配。
又便宜。
陆思远疑惑地看向佐伯。
“这部电影最难的两大块,都被您解决了。”佐伯耐心解释道。
“一个是推荐了适配度极高的歌手。再一个是解决了主题曲。”
要知道一部电影的歌曲中,最难的就是主题曲的创作,因为它代表了整个电影的基调,相对会更费时间。
就算是从业多年的他创作出合适的主题曲,估计要反复修改至少半个月以上。
苏然刚来两天,就听到佐伯类似这样的感慨不下十次了。
陆思远客气道:“您过奖了。”
佐伯看着陆思远,心底感叹后生可畏。
“方便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