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这样会背有什么用?而在这一年多的学习中,有李秀才等名师的指导,只要他有什么疑问,立刻就能得到解答,甚至有三个人可以为他写出不同的八股文和策论,让他抄写。所以他才有机会通过县试。而如果他们不跟着林逸风一起考秀才,那他们的学习方向就会与林逸风完全相反,就借不到林逸风的好处,甚至赵举人和李秀才也会完全倾向于帮助林逸风。而这个时候,林东明等三人享受的名师资源就会大大减少。而如果他们的学习方向和林逸风完全一致,那么他们就会得到林逸风的帮助,同时也会得到赵举人和李秀才的帮助,这就是有针对性的名师指导。
其实,这也是林东阳在现代明白的一个道理。在现代,所有的人都在应对考试,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针对考试的方法。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性的教育,就是你参加什么考试,就针对什么考试进行辅导,而不要想着全科全过。这跟古代的学习方法不同。因为教育资源的关系,古代去考童生试的人大部分都会把秀才要考的东西大部分部学完,然后再一鼓作气开始考试,争取一次性考中。这样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极大的压力。所以一次性考中的人基本上很少,除了家庭条件特别好,本身能力强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性考中,而没有考中则给人带来身心伤害,以后也更加难以考中,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只是可惜,古人并不太理解这些事情,
更何况,名师指导并非人人可得,尤其是多位名师的指导。在古代,师傅与徒弟的关系截然不同,一般人不会插手其中。就像赵举人和李秀才,若非因为林东阳,他们根本不会同时为一个人指导。
这一次,即便林东明等人未能考上秀才,但由于跟随林逸风学习,他们也会获得一个清晰明了的学习方案。只要按照这个方案学习,下次就有可能成功。而就是这个学习方案,大部分农家子是没有的,甚至于有的秀才也不能给他的学生提供一个清晰明了的学习方案,毕竟秀才要教很多学生,不可能全心全意针对一个人,而且一个人的思路,毕竟赶不上三个人的思路来的清晰明了,针对性强,正如林东明所说,不尝试怎会成功?只有试过,才知道路该怎么走。
其实,林东阳知道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只要自己建议他们去考试,即便没有把握,他们也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