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很快就把 r1 导弹设计出来了。
不过,目前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但相比于毛熊的初代 r1,现在科罗廖夫设计的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和无线电制导,也算是少走了一些弯路。
“干得不错,带上图纸和你的人,我带你去个地方!”
李云龙对科罗廖夫的工作十分满意,决定把自己准备的惊喜提前送给科罗廖夫。
“没问题!不过,李云龙将军,什么时候能把理论变成现实?我想尽快看到这个大家伙!”
“很快,我会安排人准备,所需的东西都不复杂,固体燃料方面我们早就开展研究了,已经有了一定突破。”
听到李云龙这么说,科罗廖夫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研究出理论,却无法落地实施。
李云龙并没有忽悠科罗廖夫,固体燃料方面,李云龙这边确实一直在研究。
在黑云山兵工厂,贾小侯负责这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 107 火箭弹的射程,李云龙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材料学方面的协助,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研究基地简单待了一晚上后,李云龙就带着科罗廖夫、图波列夫等人再次起飞。
不过,这次不是前往阿尔山或者海拉尔,而是前往后方总部。
李云龙出来差不多一年了,需要回去述职,向先生汇报目前的情况,并一起探讨后续的发展方向。现在的局势已经逐渐和李云龙所熟悉的大不一样了。
需要先生来把控大局。
这次一共出动了六架佩 8 和四架伊尔 4 运输机。
佩 8 这款轰炸机,作为轰炸机性能欠佳,但当作运输机还算凑合。
同行的人包括研究所里的一些重要人员,比如科罗廖夫、图波列夫,还有毛熊雷达之父阿克谢利伊万诺维奇贝格,毛熊实用矿物学创始人之一费多罗夫斯基,火箭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克列伊梅诺夫和格卢什科。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物理学家布朗斯坦和列夫瓦西列维奇舒布尼可夫。
这些人是李云龙能记住的比较杰出的人才,这上万名科学家中肯定还有一些隐藏的厉害人物,不过李云龙还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