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面对这股强大的势力时,张鄂选择了迎接投降。他的这一决定无疑给大军的士气带来了巨大的提振。
氏叔琮在看到各路军队纷纷到来后,他知道攻下太原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他带领大军直逼太原城下。城中的守军虽然时常派出精锐骑兵出战,但在大军的强大攻势下,他们已经显得十分危急。将士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开始打算逃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氏叔琮却突然选择了撤军。原来是因为大军的粮草不足,无法继续支撑下去。这使得城中的守军和将士们感到了一丝侥幸和庆幸。他们知道,这场战役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主公,为何在此刻撤军?”一名将领不解地问道。
氏叔琮沉吟片刻,目光深远:“粮草不济,此乃兵家大忌。我们虽然逼近太原,但若无粮草支撑,也难以持久。待粮草充足之日,再卷土重来也不迟。”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坚定。
大军在撤军的路上,士气有些低落。然而,他们知道,这场战役只是暂时的失利,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相信,在氏叔琮的带领下,他们一定能够卷土重来,攻下太原。
五月癸卯日,昭宗的一道任命打破了河中的宁静。朱温被兼任为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这道任命无疑是对朱温权力和地位的肯定,也使得他在河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六月庚申日,朱温从大梁出发,他的步伐稳健,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这道任命只是他权力之路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
丁卯日,朱温抵达河中,他开始处理政务。他穿着素服走出郊外,拜祭已故节度使王重荣的墓。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怀念,他知道,自己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王重荣当年的提携和恩德。
“重荣兄,我来看你了。”朱温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知道,自己虽然已经成为了权倾一时的人物,但心中那份对旧日恩德的怀念却永远不会改变。
不久之后,朱温征召了王重荣的儿子王瓒为节度判官。他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续和王重荣之间的情谊。同时,他也请前宰相张浚为王重荣撰写墓碑。他希望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