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广袤的疆土之上,军事力量的布局宛如一张缜密的大网,每一处节点都蕴含着战略深意。
大汉拥有12支主战军团,共计306万一线兵力,他们犹如锋利的刀刃,随时准备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而在二线,有统领大汉各州卫戍军的统帅纪灵,其被封为冲天大将军。他所统领的各州卫戍部队多达150万,这些士兵肩负着护卫各州郡城池以及重要关卡的重任。
卫戍部队作为主战军团坚实的后备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主战军团在残酷的战争中出现兵力损失,卫戍部队便会及时从中择优补充,确保主战军团的兵力始终维持在一个可观的水平。
同时,为了保证卫戍部队自身的兵力充足,还会从地方广泛征召乡勇训练。如此一来,汉军便构建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后备兵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主战部队的强大战力,使其不受兵力损耗的过多影响。
不仅如此,如今全部武装起来的夷州,拥有数百万青壮。只要大汉的统治者刘威一声令下,汉军随时都能补充大量兵力。
虽说这些临时补充的兵力在战力和装备方面,无法与精锐的主战军团相媲美,但在后方占领城池、维持秩序等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极大地解放主战军团的兵力,让他们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前线的激烈战斗中。
随着八月的悄然来临,战争的阴霾如厚重的乌云,渐渐笼罩了整个北方大地。
大汉、匈奴、齐国三方阵营,皆意识到大战一触即发,纷纷厉兵秣马,展开了紧张的军事部署。
他们调兵遣将,囤积粮草,加固城防,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刘威深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于是对汉军的兵力部署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调整。
他将黄忠所率领的20万天武军团,调动至山海郡。此地地理位置优越,天武军团既能就近支援赵云的神武军团从陆地发起进攻,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登船,对齐国沿海地区发动突袭,成为一支极具战略意义的后备力量。
同时,刘威对自己的禁卫军团也做出了安排,将其一分为三。
刘强带领的10万御林军,依旧肩负着驻守洛阳都城的重任,他们是都城安全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