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无衣之死 > 峨眉山(2/4)
规模渐大。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伏虎寺名也沿用至今。

    善觉寺,原名降龙寺,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道德禅师开建,左与伏虎寺遥相呼应。清初,住持元亨禅师德高望重,声闻朝廷。相传清康熙皇帝游峨时,寺僧因避“真龙天子”之讳,乃改降龙院为善觉寺。康熙壬午年间(1702),康熙御题匾额“善觉寺”,“降龙院”寺名遂废。

    光相寺,因峰顶的铜殿在阳光下发出光芒,故名金顶,又称“金顶寺”。相传建于东汉,原名普光殿。历代兴废不一。正殿永明华藏寺,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所造铜铸佛殿一座,广一丈四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高二丈五尺。中安置普贤菩萨铜像,四壁铸出万佛。铜殿与华藏寺均焚于火。在铜殿遗址附近留有两座铜塔。

    此外,还有大安寺、大佛禅院、华藏寺、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圣水禅院、洪椿坪等寺院。

    宋时峨眉山主要道观为峨眉观。按《清一统志》:“峨眉观,在峨眉县大峨山上,宋政和(1111-1118)中建。”《舆地纪胜》载,峨眉观在峨眉县南十五里,为峨眉山“六寺一观”之一。明人称之为宋皇观,如明朝《登峨山道里纪》中载:“宋皇观旧址,古有道纪堂,幽馆别室,合三百五十间。”峨嵋观庙宇虽规模宏大,但峨眉道教已出现衰弱的迹象。峨眉所谓“六寺一观”七座庙宇中,道教仅占其一。原唐代道教核心的牛心山天柱峰孙思邈故宅于宋初时被高僧继业三藏创建为牛心寺,孙思邈所遗丹鼎成为僧人镇寺之宝。峨眉顶峰七宝台也于宋初被僧人用作修习禅定之所。道教对峨眉核心地区的失守,使其丧失了对峨眉山神圣空间的话语解释权,峨眉山由“天真皇人论道之地”逐渐演变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

    清康熙年间,弃官为僧的太史蒋超长驻峨山考察研修,所着《峨眉山志》后收录入《四库全书》。据《山志》卷三之“寺观”记载,金顶景区寺庙除已圯观音庵、新殿、接引庵、圆觉庵、千佛顶、仙女庵、光相寺、锡瓦殿等8座外,存有天王殿、祖师堂、龙神堂和锡瓦普贤殿、藏经阁(一名永延寺)、渗金小殿(一名永明华藏寺)、天门寺、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