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关在,秦国边境可谓是稳如泰山,只需要驻扎一两万兵马,就算蜀国出动十万大军,也只会碰个头破血流。
大约百年前的一个冬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因为缺粮,东进劫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西北地区陷入到了战火之中。
秦、蜀两国都与广袤的大草原接壤,也都遭遇到了游牧民族的劫掠,作为太始大陆上的强国,自然不会没有反应,纷纷调集主力卫军抵挡游牧民族的侵略。
作为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虽然在武器装备方面比不上农耕民族,可在骑兵方面,却是农耕民族拍马不及的,尽管他们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而是以部落为主的体制,可综合实力并不比秦、蜀两国要差。
一场大战就此爆发,面对上百万东侵的游牧民族,秦、蜀两国也是发了狠,调集了大批的主力卫军,与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展开了血战。
战争持续了三月之久,三方都损失惨重,光是阵亡的都超过了30万人,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整个西北三郡之地几乎都要被打烂了。
本来这场战争到此就该结束了,三方都算是达成了各自的目的,可谁也没有想到,蜀国竟然会有这等心气,在面临数十万草原骑兵入侵的情况下,冒着战败的风险,刻意保留了一支10万人的主力卫军。
在秦国、草原民族因为伤亡惨重,元气大伤的关键时候,这支10万的主力卫军突然杀了出来,并没有攻击给蜀国边境地区带来大量死伤和危害的草原骑兵,反倒是是猛攻天庸关。
天庸关的战略意义太过于重要,秦国自从建成以后,就始终在关内驻扎了一营精锐,就是为了封堵蜀国南下侵略的通道,保护了西北三郡不被战火波及。
只因这一战太过惨烈,秦国调集的主力卫军死伤惨重,兵力近乎被用到了极限,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竟然从天庸关调兵支援,使得天庸关的驻军从原本的2万兵马下降了不足5000人。
事实上,这个建议并不算错,毕竟当时的情况紧急,前线急需援兵,若是前线战败,整个西北三郡都将会成为草原骑兵的跑马场,后勤线被切断,天庸关的2万守军将会被活生生饿死。
更何况蜀国也同样遭遇草原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劫掠,处境与秦国差不多,兵力